*网易财经智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。本文不构成投资决策。
作者| 赵波(北大国发院经济学长聘副教授、博士生导师)
60s要点速读:
1、机械地执行房地产信贷政策会造成金融资源的错配,即增长快的高效率房地产企业拿不到资金,而增长性一般的房企能够进一步扩张,这种资源的错配也会损害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增长。
2、中央国债发行应该进一步发力,适当提高特别国债发行量。在专项债的投资领域,除了传统的“老基建”外,应该适度向“新基建”倾斜。
3、今年稳定经济增长的财政措施效果会陆续在下半年体现出来。由于财政政策相比于货币政策存在一定的滞后性,需要政策制定者相机抉择,避免过度刺激和大水漫灌。
正文:
01
疫情仍然是今年下半年经济的最大不确定性
受到疫情影响,第二季度经济增速同比仅为0.4%,面对疫情的不确定性,下半年应该采取措施更好的协调经济增长与疫情防控的关系。如果疫情防控措施不做进一步优化,下半年的经济增速出现大幅反弹的可能性比较低。疫情防控和经济增长并非顾此失彼,存在着改进的空间。比如加快全国各地核酸信息联网,对于国内人员流动统一标准,减少人口流动和物流运输成本。应该重点推进老龄人口的加强针疫苗接种工作,加快mRNA疫苗的上市,增加老龄人口接种率较低地区新冠治疗药(比如Paxlovid)的临床储备。这些措施可以在不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的同时,降低潜在传播对于生命健康的损害的政策。
疫情的传播和防控影响降低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,特别是经营性收入。居民消费下降的更为严重。一方面,疫情防控限制了部分消费,比如对于教育、娱乐、文化的消费。另一方面,经济增长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使得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。总体来看,今年以来居民的储蓄增加了2个百分点。近期部分城市又开始推行消费券的刺激政策,目的在于刺激内需。鉴于最新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强,城市层面短暂清零后复发的风险远高于2020年,最终消费券的刺激政策可能会打折扣。
与此同时,应该考虑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方法,例如收入所得税减免、对低收入人群实行负的所得税等。相对于第二产业,服务业受到疫情冲击更大,特别是传统的服务业。而这一行业又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行业。我们看到一方面城镇失业率在上升,另一方面城乡劳动力转移增速放缓,二季度农村外出劳动增速为负,意味着大量劳动力回流进入农业生产。这会大幅减少农村居民的打工收入,增加部分地区已脱贫家庭的返贫风险。借助基建投资的带动,下半年农村外出劳动力就业将有所恢复,有助于缓解农村居民收入下降的风险。
02
进出口将进一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
受美国和欧洲央行相继加息的影响,以及我国央行进一步放松中长期利率的预期,人民币对欧元和美元的汇率会进一步贬值,这将对我国的出口增长形成进一步的推力。除了货物贸易会进一步增加以外,我国的服务品贸易逆差在运输、其他商业服务、计算机信息服务出口的拉动下将会进一步缩小甚至转为顺差。
03
财政刺激效果下半年显现
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额度已经于上半年发行完毕,主要用于投放市政基础设施、交通基础设施等。由于第三产业的投资受到疫情影响迟迟不能恢复,基建投资等带来对于第二产业需求的增加承担了刺激总需求的重担。平均说来,第二产业的产业政策刺激效果会强于第三产业。6月份我国的通胀率同比上升2.5%,环比持平,核心通胀率仍较为温和,为经济刺激政策争取了重要的窗口期。除此以外,中央国债发行应该进一步发力,适当提高特别国债发行量。在专项债的投资领域,除了传统的“老基建”外,应该适度向“新基建”倾斜,可以带来更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拉动作用。
04
要避免房地产行业的资源错配
房地产行业有其特殊性,高杠杆、高负债是由房企、政府、银行三方共同促成的,很多优秀房企由于其住宅质量好,市场占有率大,拿地多,也更容易踩线。从三条红线执行以来可以看到,如果严格限制新增信贷规模,会限制优秀房企的正常运营和债务偿还,即便房企本身暂时没有太大的风险,也会面临流动性危机,影响其正常生产经营。合理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应该引导预期,避免长期政策短期化、避免紧缩政策叠加疫情冲击。机械地执行房地产信贷政策会造成金融资源的错配,即增长快的高效率房地产企业拿不到资金,而增长性一般的房企能够进一步扩张,这种资源的错配也会损害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增长。
05
总结
今年稳定经济增长的财政措施效果会陆续在下半年体现出来。由于财政政策相比于货币政策存在一定的滞后性,需要政策制定者相机抉择,避免过度刺激和大水漫灌。既要稳定短期经济增速,也要统筹短期与长期增长的关系。
网易财经智库是网易新闻打造的财经专业智库,整合网易财经原创多媒体矩阵,依托于上百位国内外顶尖经济学家的智慧成果,针对经济学热点话题,进行理性、客观的分析解读,打造有态度的前沿财经智库。欢迎来稿(投稿邮箱:cehuazu2016@163.com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