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OF,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怎么读的陌生基金类型,正在悄悄成为投资者的“新宠”。据统计,目前全市场已成立的FOF已经超过270只,总体规模超过2000亿元,无论是数量、还是规模,比去年此时都接近翻倍(数据截至2022年3月29日)。
但是,在25万亿的公募基金大家庭里,它还是显得年轻又小众。
谁在持有FOF基金?在他们的家庭资产配置里,FOF起到了什么作用?它,适合还不太熟悉它的你吗?为此,我们采访了三位FOF投资人,听了听他们的故事。
01
“硬是把我妈从多年的老股民,变成了FOF持有人”
——受访人:A女士
Q:听说投资FOF,是你带阿姨入的门?
哈哈,对。
事情是这样的,有一天,我妈收到一条短信,“【重磅新发】X月X日起XXXX FOF盛大发售……”。她就来问我,这个FOF是什么呀?我跟这个老股民解释:“妈,你知道股票对吧,基金就是专业人士把一篮子股票搞到一起,帮你投资(小编提示:应主要指权益类基金);FOF就是把一篮子基金放一起,帮大家买基金,你懂了吧?”
她差不多就理解了,又在我的“怂恿”下,下了单,到现在已经是有一年基龄的持有人。
Q:为什么给她推荐FOF?她后来体验如何?
我觉得,FOF最大的优势,就是分散。基金本来就是分散投资,FOF又投资多只基金,所以更分散了,(预期)波动也就相对更低。
其实我妈这人有个优势,她是个拿得住的投资人。记得2015年的时候,她拿过一只股票,结果很长一段时间,一直亏一直亏,她就气到躺平不看了。去年家里买房子的时候,才想起来打开账户看,那只股票竟然重组了,赚了好几倍。所以对于波动,她还是扛得住的。
但是从我的角度,她毕竟年纪大了,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需要钱了,在投资中保证流动性、波动不能特别大,才更放心。我给我妈挑选的是一只平衡策略FOF,股票占比50%(小编提示:应指权益类资产中枢)。本来我妈50多岁了,想给她选的是风险更低一些的,但她毕竟是个老股民,权衡之后,就选了这个。
至于持有体验,因为逢跌买入的,现在还是正收益。前两天她还问我呢,市场大跌,你加仓了没啊,我才不用担心她的体验了。
02
“三年间,我的最大感受是不用提心吊胆”
——受访人:X小姐
Q:您持有过一只三年持有期的FOF?是什么机缘?
是的。当时刚工作了2、3年,有了一些积蓄,希望做点投资,基金行业里的朋友给我推荐了这只三年期的平衡策略FOF.当时对基金都没有了解,更别提什么FOF.经他的解释,我才知道,FOF是“买基金的基金”,特别适合我这种不知道怎么选基金的小白,操心比较少,一站解决问题。
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就投入了一些,反正钱也不太多。
Q:尝试过后的心得如何?
这只产品到现在总收益接近50%,整体来说给我带来了很不错的回报,但这三年间它给我最大的感受是“不用提心吊胆”。
我这个人风险偏好较低,而且现在还承担着房贷,对基金投资的预期,就是波动不要太大、长期来看回报不错。我后来也买过股票,但发现自己总想着频繁操作,一整天盯盘,不仅耽误手头的本职工作,还考验心脏。
过去三年,A股既有高歌猛进,全民狂热的阶段,也经历了很多次调整,但这只FOF,一是基金组合运作,二是股票仓位也没那么高,整体比我们大A股要淡定多了。虽然别人大涨的时候也会羡慕,但跌下来的时候,我也没那么煎熬,“操心比较少”,现在看来我朋友这话算是没说错。
03
“今年这个市场,让我意识到防守很重要”
——受访人:D先生
Q:您买FOF是出于配置的需要?
对,实际上我的工作现金流还是比较稳定,年纪也不算大,理论上可以做一些比较激进的配置,但我还是比较偏好相对均衡的组合。特别像今年这种市场,更让我意识到投资要尽量攻守兼备,尤其防守是很重要的。
现在,我的组合里主要是偏股型基金,大概20%以内投资在债券型FOF.像今年股市波动大的情形下,偏股产品的波动的确不小,债券型FOF起到了一定的平衡作用。
Q:为什么会选择债券型FOF?
其实FOF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品类,除了债券型FOF这种偏稳健策略的,组合里也有更激进一点的。
我的想法是,债券型FOF因为底层资产主要是债券基金,所以它有债券资产本身的特点,回报相对更稳定、波动也相对小一点(小编提示:应指预期回报、预期波动)。另外,它又是FOF形式,还有分散投资的功能,也会让波动更加可控。作为打底的品种还是比较合适的。
04写在最后
巴菲特在2022年致股东公开信中说:“一般而言,那些对自己的投资感到舒服的人,将比那些被不断变化的头条新闻、传言和承诺所影响的人获得更好的回报。”
以上几位持有人提到的“专业选基、二次分散风险、力控波动”,的确是FOF更能让持有人感到操心更少、舒适度提高的特点。如果你也是对波动控制看得更重的持有人、或者你正在为家庭资产选择一种底仓品种,FOF会是值得关注的选择!
(文章来源:兴证全球基金)